鈑金加工件量產前,需要讀懂樣圖,掌握正確的識圖方法,有助于進一步分析圖樣結構,理解圖樣內容。要了解識圖方法,從哪些內容開始呢?
①正確面對圖紙(標題欄在右下角)。
②首先閱讀圖紙的標題欄,注意零件的名稱,圖紙編號,材料等信息是否與維修單上的要求相符。
③仔細分析零件的相關視圖,并弄清楚哪一個是正視圖,哪個是俯視圖和左視圖等(金屬板,管子和型材等,通常只有正視圖和左視圖,或前視圖和頂視圖。由于一般零件的形狀相對簡單,因此只有兩個視圖可以解釋該問題)。根據這些相關圖形確定零件的形狀。
④清楚看到零件各部分的尺寸和位置,以及這些尺寸以及相關規范和技術要求的允許偏差。
⑤查看零件表面的粗糙度等級,然后根據圖紙及相關工藝卡考慮零件的加工工藝。
除了掌握閱讀鈑金零件視圖時的基礎知識和注意點外,還應考慮鈑金零件的結構特征。例如,零件的厚度很薄,通常在視圖中直接用線表示。繪制壁厚,并且大部分零件是管道配件,接頭或漏斗等,它們通常沒有完全封閉,并且經常具有入口和出口。因此,在閱讀圖紙時,還應注意其與機械零件視圖之間的區別。
(1)形狀分析方法“形狀分析方法是讀取圖片的基本方法。形狀分析方法的重點是身體。它將視圖中的線框分為幾個部分進行想象。相鄰的視圖,然后想象一下線框所顯示的基本三維形狀,并確定其相對位置,組合形式和表面連接關系,從而全面地想象整體形狀。
粉末收集管的讀數圖如圖1-72所示。閱讀主視圖和俯視圖,并想象其三維形狀。
從名稱可知漏斗的結構應有進口和出口,從視圖上看都是線段,說明該漏斗是由平面所圍成的。其讀圖思路如下。
①對投影分離線框。視圖中對應關系的封閉線框,一般都表示物體上的一個基本形體。如圖1-72(a)所示,根據三視圖投影關系,把主視圖劃分為線框1'、2'、3'、4'、5'五個部分。
②逐個線框想形狀。在已分離的封閉線框,通過逐個線框與相鄰視圖對投影關系,找到與其相對應的線框,并以特征形線框為基礎,想象每個線框所示基本形體的形狀。
如圖1-72(b)所示,主視圖的線框1'、2'對應俯視圖中的圓形線框1和2,線框1和2是圓形,想象為圓柱管Ⅰ(小)圓柱管Ⅱ(大);線框3'對應線框3,線框3'是方形,想象為方體管Ⅲ;線框4'對應線框4,線框4'為同心圓,想象為圓臺筒Ⅳ;線框5'對應線框5,初步認定臺體形狀。
從頂視圖中的虛線圓和矩形可以看出,主體的上端口是圓形的,而下端口是矩形的,并且其側面不能是簡單的整體表面。為了在平面和曲面之間實現平滑過渡,必須將側面分為4個三角形平面和4個橢圓錐。橢圓圓錐的頂部是底部矩形的頂點,橢圓的底部在上端口的1/4圓周上。這樣劃分三維形狀是一種合理的結構。
圖中主、俯視圖三角形細邊線是平、曲面過渡的示意線,不是平、曲面上相接輪廓線。
③綜合想象整體形狀。由各個獨立線框交接和相對位置關系及視圖上表示的“六方位”,便可把已想象出的各個基本立體形狀綜合起來,想象整體形狀。
圖1-72(c)中,除了方形管Ⅲ和圓柱管Ⅱ是相交相切外,其他4個形狀都是同軸相接和疊加所組成的立體。
2)褲衩形三通管的讀圖。如圖1-73所示,讀主、俯視圖,想象其立體形狀。
褲衩形三通管讀圖思路如下。
①對投影分離線框。該制件形狀左右、前后對稱。根據主、俯視圖的線框的對應關系,把主視圖的線框劃分為線框1'、2'(2個)、3'(2個),初步判斷該制件由5個部分組成的形體。
②逐個線框想象形狀。主視圖線框1'對應俯視圖矩形線框1,形體Ⅰ為矩形下端口,如圖1-73(b)所示;線框2'對應線框2,形體Ⅱ為斜方臺錐管(左右兩個),被側平面(對稱平面)切去一部分,如圖1-73(c)所示;線框3'與3對應,形體Ⅲ為四棱臺管(左右兩個),如圖1-73(d)所示。
③綜合想象整體形狀。根據已想象出的五部分的形狀,按主、俯視圖上各線框相對位置的連接、相交關系,想象出圖1-73(e)所示立體圖。
(2)線和表面分析方法當視圖表示的圖形相對不規則或輪廓線投影重疊時,如果難以使用圖形分析方法讀取圖像,則應使用線和表面分析方法。線表面分析方法不集中在物體上,而是集中在物體的頂部(平面或曲面)。它可以將視圖中線框和線段之間的投影對應關系想象為代表體積上的某個表面。由于體積被某些平面或曲面圍繞,因此只需要弄清楚視圖中每個線框和線段的空間含義,想象空間線段,平面的形狀和相對位置,然后組合即可并對其進行想象,并借助三維概念,可以想象整體形狀。
在進行線、面分析法讀圖時,應根據點、直線、曲線、平面、曲面的投影特性來分析、想象體上面形狀和所處空間位置。
如圖1-74(a)所示,讀其三視圖,想象其立體形狀。
從名稱可知漏斗的結構應有進口和出口,從視圖上看都是線段,說明該漏斗是由平面所圍成的。
1)對投影分離線框。在三視圖中對投影關系,把主視圖分為線框1'、2'、3';左視圖分為線框1)對投影分離線框。在三視圖中對投影關系,把主視圖分為線框1'、2'、3';左視圖分為線框4″、(5″);俯視圖分為線框m、n。
2)逐個線框對投影,想象其形狀和空間位置。主視圖的線框1'、2',對應的左視圖均無類似形線框,應對應積聚性線段1″、2″,根據相鄰線框1'、2'表示不同面,所以線框1'應凹入,即表示漏斗出口的輪廓形狀;線框2'表示面Ⅱ為梯形正平面,是漏斗的前壁;主視圖的三角形線框3',對應左視圖的三角形類似形線框3″,線框3'表示三角形平面為左側壁Ⅲ。由于a'b'對應a″b″都是豎向線,三角形一個邊AB⊥H面,所以側壁Ⅲ為鉛垂面,如圖1-74(b)所示。
左視圖的線框4″、5″對應主視圖為斜線4'和豎向線5',面Ⅳ和面Ⅴ為直角三角形正垂面和側平面。面Ⅳ與面Ⅲ相交組成左側壁,面Ⅴ為右側壁,如圖1-74(c)所示。
俯視圖的外形線框為矩形m,對應主、左視圖為橫向線m'、m″,可以認為矩形M為水平面,表示漏斗的上壁面或是進口的輪廓形狀。又從俯視圖斜線3為實線和根據漏斗結構特點,可判斷為后者;線框n對應線框n'和斜線n″,線框n表示梯形斜底壁N,是側垂面,如圖1-74(d)所示。
3)組裝想象整體形狀。把視圖中各線框和線段“立體化”后,根據各線框和各線段所表示面的形狀和空間位置,分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進行組裝想象,并從立體所具有特征和鈑金件的結構特點,便可綜合想象出整體形狀。
如把面Ⅱ、Ⅲ、Ⅳ、Ⅴ、Ⅵ的相對位置進行組裝想象,便可想象出如圖1-74(e)所示漏斗的形狀。